(Neuropsychologia, 2009, 47, 1282-1293)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周晓林教授实验室在语言认知加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同层级句法结构的加工:来自汉语的脑电证据 Processing different levels of syntactic hierarchy: An ERP evidence on Chinese)。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脑电技术首次在神经水平上证明,人类加工自然语言中简单(单一层级)和复杂(多个层级)的句法结构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人类与高级灵长类动物在语言能力上的一项关键差异在于是否能够对层级化的信息进行加工。猩猩可以习得根据相邻成分转换概率来决定的语法规则(单一层级的语言结构),但无法习得具有复杂嵌套结构或长距离依存关系的语法规则(多层级的语言结构)。着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等在2002年《科学》杂志上提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递归(recursive)能力来完成对复杂层级结构的处理。德国马普人类认知研究所的弗里德瑞希教授2004年预测,不同层级的两种语法系统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进化过程中比较古老的皮层和比较年轻的皮层分别负责对单层级和多层级的语言结构进行加工。因为条件控制的困难,过去的相关研究多采用人工语法,在行为和神经层次上证明这种差异。

该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加工汉语中不同层级句法结构时,具有不同的神经活动表现。加工单一层次的句法结构(如&濒诲辩耻辞;把一杯杯的水&谤诲辩耻辞;)时,大脑左半球前部产生负性电活动,而加工多层级句法结构(如&濒诲辩耻辞;把水一杯杯地&谤诲辩耻辞;时,大脑右半球前部产生负性电活动。左半球前部的负活动与语法规则加工有关,而右半球的负活动则与人类更高级的抑制功能有关。

 

(Neuropsychologia, 2009, 47, 1282-1293Xiaoming Jiang & Xiaolin Zhou

2009-03-25


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