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窝窝视频网甘怡群课题组在高影响力期刊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中科院二区)发表题为Interactions of the CSF3R Polymorphism and Early Stress on Future Orientation: Evidence for the Differential Model of Stress-related Growth的论文。这篇文章探讨了基因多态性CSF3R与早期压力对个体未来导向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压力相关成长阈值模型。研究基于中国成年人的大规模样本,通过基因组范围内的交互研究(GWIS)和候选基因方法,评估了基因多态性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Illustration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Describing Person x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Note: The colored models are existing theories whereas stress-related growth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
未来取向包括个体对未来的思考、目标设定、规划、应对挑战和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的行为调整,被视为一种心理资源,被认为从心理弹性中发展而来。研究调查了童年虐待与未来取向之间的曲线关系,并检验了基因型作为调节因子的作用。共有14,675名中国成年人自我报告了童年虐待经历和未来取向。通过基因组范围内的交互研究(骋奥滨厂)和候选基因方法评估了遗传多态性的影响。骋奥础厂和候选基因分析一致表明,位于颁厂贵3搁基因间的谤蝉4498771单核苷酸多态性(厂狈笔)及其连锁的厂狈笔与早期创伤显着交互作用,影响未来导向。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某些基因型中,未来取向与童年虐待之间存在二次或叁次方的关联。具体来说,随着童年虐待水平的增加,所有基因型的未来导向都下降。然而,在达到某个阈值后,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的未来取向显示出反弹。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某些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出对童年虐待的更大心理弹性。基于这些结果,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压力相关成长阈值模型。
这项研究将压力接种理论与基因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提出了压力相关成长的阈值模型,丰富了人-环境交互作用理论,并为理解压力后积极心理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对于开发促进压力后成长和韧性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心理韧性的促进机制。 神经科学方法可能为理解心理韧性提供新的视角,例如研究DMN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机器学习为预测干预效果和精确匹配干预计划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有助于个性化干预计划的设计。
Gene × CTQ-R Interaction on FCI
Note: CTQ: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FCI: future-orientated coping inventory. The dashed line represents the loess smoothing of the raw data, the solid line represents the quadratic (green) or cubic (red) polynomial regression as an approximation, and the dotted vertical lines mark the critical turning points of each curve.
甘怡群教授为本文第一及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胡月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的陈一笛博士,澳门科技大学的郑磊副教授,(均为甘怡群课题组博士毕业),及中南大学计算机与工程专业的王理中博士,吴晓丽博士,陈钢教授。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076)的支持。
参考文献:Gan, Y. *, Wang,L., Chen,Y. * Zheng, L. Wu, X., Chen, G., & Hu, Y*.(in press). Interactions of the CSF3R Polymorphism and Early Stress on Future Orientation: Evidence for the Differential Model of Stress-related Growth.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 10.1017/S2045796024000581
2024-08-30